广角镜/慧说

聚合阅读的生死棋这一步该怎么下

2015年11月12日 19:14   0   1695
来源:来源不详

蛙盟云按:智慧全媒体技术提供商-关注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透明化的平台,北京金启程科技的产品线:数字报、数字报软件、电子报软件、移动数字报APP、全媒体集群门户、portal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CMS系统、政府门户、教育门户等。
    xpaper数字报云:注册会员即可获得1000元代金券。我现在就要注册数字报云平台,【点击注册】

聚合新闻客户端是很有魅力的,相比门户新闻客户端,聚合新闻客户端给予用户的主动性特别强,用户可以自主订阅消息来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相比起 RSS 阅读器,用户又...

【砍柴网推荐】聚合新闻客户端是很有魅力的,相比门户新闻客户端,聚合新闻客户端给予用户的主动性特别强,用户可以自主订阅消息来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相比起 RSS 阅读器,用户又不需要很麻烦的找 RSS 源。

不少曾经活跃的公司慢慢淡出人们视线,健在的公司大多做了不同程度的转型,单纯靠聚合资讯阅读吃饱饭似乎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从早晨一睁眼,我们就置身于海量信息之中,每天门户网站的新闻更新数量不计其数,信息的来源已经不再那么重要,用户更关注内容本身。当下,内容比品牌更为重要。也正因如此,聚合资讯阅读进入人们的视野,为用户提供更方便、高效的 信息的发布和共享,花少量时间分享大量信息。

2005年Google凭借其推出的在线聚合资讯阅读工具Google Reader迅速抢占市场,拥有大量拥趸。去年7月,Google Reader停止服务,阅读功能与Google+ 网络整合。Google Reader的关闭是否意味着聚合资讯阅读工具的气数将尽?

同时,Google Reader的退出给其他聚合资讯阅读器带来发展机遇,已经养成习惯的用户或许会选择同类产品。然而,国内几家主流聚合资讯阅读应用的春天真的来了么?

记者了解到,国内为数不多健在的聚合资讯阅读应用之一指阅早在去年就停止了产品更新,聚合资讯阅读不再是公司发展的主要业务方向。鲜果网创始人兼CEO梁公军则向《互联网周刊》记者透露,公司正在研发一款新产品,预计5月上市,而该产品和原产品的关系尚不明确。推出新产品、改变业务方向,究竟是主动求变,还是无奈之举?

聚合资讯阅读应用需求稳定却一直难以变现,何时破局?巨头纷纷在产品集成此业务, 公司又该何去何从?

Google Reader:背道而驰的“重阅读”

2001年初,谷歌软件工程师克里斯·维瑟雷尔(Chris Wetherell)启动名为JavaCollect项目,提供基于网络上聚合资讯消息源的新闻门户。2005年推出改造过得产品Google Reader。凭借出色的产品功能、用户体验,快速聚集了大量用户。

然而,用户数量的增长并没有给Google带来信心,尽管Google Reader没有背负过重的运营压力,但其前产品经理公开表示Google Reader一直游走在生死边缘。面对SNS和原生App的汹涌来袭,Google彻底对Google Reader失去了耐心。

去年3月,Google发表文章宣布关闭包括Google Reader在内的多款服务。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们2005年推出Google Reader,方便人们发现内容,并随时查看最喜爱的网站。尽管这款服务拥趸众多,但过去几年间,它的使用量已经下滑了。”为什么会出现使用量下降的情况?

作为曾经的用户,记者的体验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记者大学时代曾经使用Google Reader订阅新浪在内的四个的新闻RSS。文章被快速推送到自己的账户,跳过繁琐的网站页面阅读信息,可以直接从信息源获取信息,无需逐个打开网站浏览。

当打开Google Reader时,映入眼帘的是“70+未读新闻”,全球大大小小的新闻扑面而来。“非洲某地区足球中,大量球迷涌入场内,比赛被迫停止。”诸如此类的新闻不胜枚举,经常会问自己这些新闻到底跟我有什么关系?

这样的疑惑经常出现在阅读过程中,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比浏览网站花费更多的精力。多年积累,用户早已养成习惯屏蔽广告位,用眼扫首页头条新闻、图文链接的习惯。但是,Google Reader中的文章按照时间排序,而非重要性,这就会导致用户无法一目了然。使用Google Reader似乎只是为了让未读数字不断变小,直至为“0”,而整个过程让人身心疲惫,完全是为了阅读而阅读。

如今,作为新闻从业者的我出于工作需要日均浏览百条新闻,无可厚非,但其他人呢?大城市中朝九晚五的作息生活已经让人几乎喘不过气,阅读本应是放松身心过程,而不是除了工作以外的另一项任务。

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碎片化”、“轻阅读”早已深入人心,Google Reader似乎在“重阅读”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近年来,各大 纷纷推出自己的客户端,像网易那样赞不绝口的也不在少数。原生App让排版更加美观,更新速度更快,而这些都曾是Google Reader的主打特色。聚合资讯阅读应用满足了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而原生App更加符合这一需求。

后来,记者选择下载几个媒体App,偶尔打开浏览,点击感兴趣的标题,也会浏览底下的用户评论,属于“轻阅读”范畴。随着移动设备上媒体App的增加,Google Reader的订阅内容不断减少,直至退订了Google Reader里所有的新闻聚合资讯。

模式困局难突破

尽管缺乏商业模式并不是Google Reader关闭的罪魁祸首,但聚合资讯阅读应用变现难却是不争的事实。没有财大气粗的Google撑腰,以聚合资讯阅读为生的创业型公司就没有这么幸运。

不少曾经活跃的公司慢慢淡出人们视线,健在的公司大多做了不同程度的转型,单纯靠聚合资讯阅读吃饱饭似乎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心高气傲的创业者在运营压力面前,无奈低下了高傲的头。

媒体客户端兴起后,二者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优质的用户体验让媒体客户端迅速胜出,一定程度削减了聚合资讯阅读的用户量、使用频率。

聚合资讯阅读应用分为两类,一类是以Google Reader、鲜果、ZAKER为首的订阅派,另一类是以指阅为代表的推送派。推送类聚合资讯阅读应用可以筛选出与用户相匹配的新闻,让推送新闻更符合用户口味。这种服务看似减少了聚合资讯阅读应用中大量繁琐的信息量,但转念一想该产品不就成为凌驾于所有媒体之上的“总编辑”么?各个媒体的原创文章由聚合资讯阅读产品筛选,进而决定推送哪些文章给用户。

既然关系尴尬,简网索性选择和媒体站到一起,号称“三分钟,给你一个App。”简网今年年初推出的“简网App工厂”帮助不会编程的用户通过最为简便的步骤快速生产出自己的App,对使用者收取一定年费。目标受众是有生产App的需求的企业,其中媒体正是重点客户之一,参考消息、时尚芭莎等知名媒体都是“App工厂”的使用者。

ZAKER希望通过淘宝模式实现突破,ZAKER运营管理App首页,入驻媒体类似于淘宝“店主”的个人主页,ZAKER并不参与分成。

对于简网停止更新指阅主推“App工厂”,ZAKER引入淘宝理念,鲜果酝酿全新产品并不难理解,尽管需求稳定,但聚合资讯阅读变现一直相当困难。对此,梁公军放平了心态,他曾在2012年公开表示,专注移动阅读,两年内不盈利,盈利节点放在两年后,盈利模式是付费阅读和广告。聚合资讯阅读应用是一个内容至上的产品,广告丝毫尝不到甜头儿。Google早年间推出过插入广告服务,广告大多出现在文章底部,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Banner广告仍然是现在主流的广告形态,形式老套、效果不佳导致品牌广告主并不买账。对此,ZAKER正在尝试全新的广告形态。但是,目前绝大部分广告尚不能达到“广告即内容,内容即广告”的最高境界,但凡用户感知这是一则广告,就会非常排斥。长远来看,势必对品牌形象会造成一定伤害。

尽管ZAKER去年斩获1000万广告费用,终于扭转亏损走上了盈利的道路。ZAKER发力广告变现打破了聚合资讯阅读的魔咒,腰包越来越鼓,会更加坚定广告变现的决心。但是广告营收是把双刃剑,广告主捧腹大笑,用户就会默默抽泣,而大量的用户、稳定的需求才是聚合资讯阅读应用的生存之本。(马婧)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本篇文章来源于 "xpaper报刊网|蛙盟云平台" :http://www.womtech.net/html/hssy1/index.shtml

更多技术资讯,请访问公司官网http://www.jinostart.com

xpaper数字报刊系统介绍,请访问http://www.jinostart.com/html/comp1/content/newsmedia/2016-07-22/1-40-1.shtml

Xpaper数字报报刊云&蛙盟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xpaper&蛙盟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xpaper软件版权归金启程科技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启程科技&蛙盟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xpaper&蛙盟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xpaper数字报报刊云&蛙盟云运营中心 Email:jinostart@126.com

下载womtech蛙盟云app客户端 关注蛙盟云微信公众号
下载womtech蛙盟云app客户端 关注蛙盟云微信公众号
©2015北京金启程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249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