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看点

专访阑夕:4小时创作一篇10万+的文章,需要哪些积累?

2015年11月12日 19:17   0   1652
来源:来源不详

蛙盟云按:智慧全媒体技术提供商-关注产品信息和企业信息透明化的平台,北京金启程科技的产品线:数字报、数字报软件、电子报软件、移动数字报APP、全媒体集群门户、portal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CMS系统、政府门户、教育门户等。
    xpaper数字报云:注册会员即可获得1000元代金券。我现在就要注册数字报云平台,【点击注册】

前天大家都在疯传草榴关站的消息,结果昨天早晨 8:14,虎嗅的微信公众号就登出了一篇文章《草榴关站风波:中国的色情恐慌症》,这篇文章从产业和国人心理的角度解析草榴,...

8

这是插坐学院关于微信内容生产的「001」篇文章。

前天大家都在疯传草榴关站的消息,结果昨天早晨 8:14,虎嗅的微信公众号就登出了一篇文章《草榴关站风波:中国的色情恐慌症》,这篇文章从产业和国人心理的角度解析草榴,浏览量迅速突破10万+。

插坐菌十分好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写出如此有深度、并且广受大家欢迎的文章,究竟需要怎样的积累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插坐菌厚着脸皮联系了本文的作者,逐鹿网创始人、虎嗅2014年年度作者阑夕,希望向他偷师学艺,结果阑夕很痛快的答应了。(太感谢了!┭┮﹏┭┮)

什么?你还没看过这篇文章?好吧,那可以一会儿划到文末,点击阅读原文,看看这篇大作。此外,逐鹿网(ID:hizhulu)是阑夕兄的 项目,专注发现优秀的创业公司,推荐大家关注!

那咱话不多说,一起来看本次专访吧:

1、事先你就预料到这篇文章会火吗?原因是什么?

肯定会预料到的,因为无论是从主题、还是话题上来说,这个点在 上的关注度都很高。只要有一些写作经验的人就会有一个预判,知道这个文章大概的浏览量级。

因为我们也会写一些不那么受欢迎,但是必须要写的话题,写得多了以后,就会对读者的偏好有一个预判。

2、那这个判断有一些标准或者可复制的经验吗?

首先,你需要知道内容的目标读者在哪儿,你的文章是给谁看的。我们知道,现在微信里的文章,90%的阅读量来自朋友圈,所以你要知道什么样的文章能够被分享到朋友圈。我自己总结有3类:

一、这个文章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大家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欲,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可能有人什么道理都懂,也隐约知道这个事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去看待,但他没有能力把它写成有逻辑、又通顺的文章。如果恰好有这么一篇文章,把他想要说的话说出来,那么他就会把它转到朋友圈来证明自己。因为这篇文章代表了他自己,帮他说出了心里话。

举例来说,伟大的安妮做了一个《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首先它的文案非常好,感动了很多人,替大家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在外打拼的人发现有一个人和自己一样,过着非常苦的日子,然后又这么雄心壮志,顺手就转发了。

但我怎么想呢?我代表了另外一批人——这批人觉得你做这个事没必要去吸引同情,因为每个人都不容易,你并没有比别人特殊的地方。同时你在创业,你去打扮成一个弱者,是有失偏颇的。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1%的生活,99%的泡沫》,唱了个反调。这篇文章传播的也比较广,因为我替别人说出了另外一种说法。

生活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是不一样的,你能不能代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发声、代表他们说出心里话,这决定了你文章传播的广度。

二、说出他不知道的事

有一个购物社区叫小红书,它的用户就很明显,就是居家的女性,她们时间很充裕,每天对信息获取的渴望非常大,对什么事都好奇。所以小红书做文章就设计的很精巧,比如去日本旅行,哪10个东西最值得买?又或者7个最好的美妆用品,一些技巧性的东西。

这类N个事物的标题很容易吸引用户阅读,同时很容易开启他们的脑洞,原来有这么一个事儿我不知道。在传统门户时代,招编辑的一个要求就是要会写10大系列的文章。比如10大最帅的动漫男主角之类的。

为什么大家刻意把这个点出来,就是因为它很能够吸引人,同时能够让你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事儿我不知道。非常精确的量,这类容易被转发到朋友圈。

三、代表一种品位

我们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有自己向往的一种生活。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本网络小说,它的作者痞子蔡说过,网络上的ID分为3类:

第一种是真实的人,他现实中是什么样,他在网上就是什么样。第二种会故意唱反调,比如说我们玩 ,明明是男的,非要玩儿个女角色。但最多的人是第三类,他会变成现实中他想成为的人。在线下比较粗鲁,在网络上他就表现的很斯文、很文雅。因为这是每个人向上的天性。

这三种情况在朋友圈一样会呈现,可能一个人本身品位不高,但如果一篇文章能够代表一种格调,或者能够帮助他提升品位,他很容易去转。你朋友圈肯定有这样的朋友,说白了就是很装,没事转什么葡萄酒的几种饮用方法。

而这类很装的文章,在朋友圈传的也很广,就代表了人们向往这样的生活方式。如果你能把这个抓住,内容是很好做的。

3、这篇在微信上阅读10万+的文章写了多久?

这个消息前天早上大家都在传,白天办公时就想写这个话题,但不确定有没有时间。晚上下班时觉得还有时间,就从晚上10:00写到凌晨02:00,花了4个小时。主要是有一部分资料需要查证,境内的一些网站也不容易找到相关资料,这个比较耗时间。

4、这篇文章梳理的这么系统,主要是因为有知识积累,还是确定选题后开始收集的?

一方面平时有积累,平时看到这方面内容会有印象,之后无论是搜索、还是从备份中寻找,都可以很快提炼出来。

另外一部分不确认的、或者比较硬的史料,用维基百科、Google都可以查漏补缺。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每读进去十个字才能产生一个字。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内容工作是一个输出的工作,你要把你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往外输出,但如果你没有进来的东西的话,你迟早会文思枯竭。所以,建议大家多读、多看、多想。

5、都是从哪里收集素材?像“第六天魔王”垄断片源这类的内幕消息是如何得到的呢?

可以通过搜索和平时的积累,完成素材的补充。另外这个也和个人的兴趣点有关,每个人肯定会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话题,而这个话题我比较擅长(说到这,阑夕羞涩的笑了一下)。因为平时有关注这一块的东西,平时也和朋友、网友有一些相关的交流。所以,这些大家看起来是内幕的消息,在我看来是一个常识,正好写文章需要,就提出来用了。

6、你将文章分为4各章节——色情经济原罪、草榴社区的上位、并不复杂的产业、杯弓蛇影的情绪,这个策划思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和我的写作习惯有关,各个章节的划分和文章标题一开始都是不写的。因为我对标题比较挑剔,所以会在这上面磕很久。如果一开始想半个小时,终于想出来一个好标题,那接下来就没有动力写了。所以我都是把这部分空着,文章主体写完以后再回过来想标题、做各个章节的设计。

但这是我的个人习惯,不建议大家这么做,正常的话还是有一个系统的逻辑,有一些承上启下的设计。

7、很多微信运营者希望通过内容吸引用户,但是创作是个很磨人的事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不少段子手都是有抑郁症的,你知道吗?我认识两个,一个是偏抑郁,一个是偏狂躁。别看他们表面上乐呵呵,每天在微博上哈哈哈哈的。因为创作这个东西背后很辛苦。

所以我建议即使你有很强的创作能力,也不要每天都去做原创。不如憋大的,这个是相对轻松的做法。也不要想着每天都去推,对读者来说,你不一定每天都要出现,没有任何人那么重要。

所以,与其每天都发愁,在没有话题的情况下说很多,还不如憋一个礼拜,把所有该说的都说出来,这样的话效果会好一些。无论是对你缓解压力,还是整个工作的调节,都会非常的好。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8、很多微信运营者喜欢说内容为王,作为内容方面的大家,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在这方面其实有一个违背大家认知的地方,就是大家觉得互联网是一个成本非常低廉的地方,但事实并非如此。假如说你做的是实业,或者O2O这样带有,有时候你线下的推广效果要比线上的好。

前几天我和一个创业者聊天,他做的项目叫许鲜,在大学附近做水果自提。因为他是直接需要促成订单的,所以他没有做线上拉粉,而是直接找了地推。每到一个大学,就抱着成箱的苹果在食堂门口、学校后门地推,学生扫一个码,送一个苹果,用户忠诚度非常高。而且一箱苹果成本也不超过100元,加上人工费,可能一天也就200块钱。

除了用户精准、成本低廉,整个过程你也是可以观测的,可以对用户做直接的推销。学生拿苹果、扫码,你就跟他解释我们这个东西是干嘛的,这比你文末挂一个二维码转化率高多了。

所以在线下用一些笨方法,在可控的成本范围之内,反而可以获得一批非常忠诚的用户,同时来促进你具体的产品。

9、那没有线下性质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初期推广,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你的用户基础很重要。很多运营者包括我,在一开始并没有一个天然的平台。所以需要想办法,在微信上积累1000个左右原始的用户,确保你做任何的传播之前,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10、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内容很好,但普通微信用户不是很感兴趣,浏览量特别低,这怎么办啊?

一个文章的好坏,或者说这个写作者的好坏,跟他能否引发好的传播是完全没有必然关系的。

很多在彭博 周刊上撰稿的专家、学者,水平非常高,他们真能给你“读君一席文胜读三年书”的感觉。但是你要真的把他们的文章放到微信上,我觉得真的是阅读量会很惨。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你要抓住自己的精准用户,如果你的精准用户不在微信上,那就该去他们集中的地方。比方说和炒股有关的文章,就可以选择雪球。它是个很好的平台,有很多需要这部分内容的用户。为什么一定要在微信里面做?

其实我们都知道,微信是一个偏娱乐的地方,很多信息在这里并不容易传播。所以,这部分运营者该把精力投到该投的地方,而不一定要在微信这一棵树上吊死。

本文为插坐学院出品,版权归逐鹿网创始人阑夕所有,转载必须注明:

出品 | 插坐学院(ID:chazuomba)

采访 | lucky(ID:luckyloser233)

嘉宾 | 阑夕(微信公众号:techread)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本篇文章来源于 "xpaper报刊网|蛙盟云平台" :http://www.womtech.net/html/hssy1/index.shtml

更多技术资讯,请访问公司官网http://www.jinostart.com

xpaper数字报刊系统介绍,请访问http://www.jinostart.com/html/comp1/content/newsmedia/2016-07-22/1-40-1.shtml

Xpaper数字报报刊云&蛙盟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xpaper&蛙盟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xpaper软件版权归金启程科技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启程科技&蛙盟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xpaper&蛙盟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xpaper数字报报刊云&蛙盟云运营中心 Email:jinostart@126.com

下载womtech蛙盟云app客户端 关注蛙盟云微信公众号
下载womtech蛙盟云app客户端 关注蛙盟云微信公众号
©2015北京金启程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02495号-2